学习路上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习路上 > 正文

    中国民族学学会2024年高层论坛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时间:2024-11-27 浏览量: 来源: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新闻网讯  2024年11月23日,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处、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的中国民族学学会2024年高层论坛暨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民族学一级学科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优化调整与建设工作。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强世功,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司副司长张世保,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中共中央编译局原秘书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杨金海,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大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张继焦等出席。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云南大学、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等8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关凯主持。

    查显友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民族学学科以及所属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坚持服务党的民族工作,尤其是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民族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知识传播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整体性工作中的地位更加重要。要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融会贯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加快优化调整民族学学科以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建设,一体推进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中国民族学界共同的历史任务,需要大家携手努力,共同奋斗。

    张世保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的召开符合时代要求,立足学术前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学科服务国家战略的学科使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者的历史担当。与会专家学者要切实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研究阐释,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加精准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深刻理解民族理论与政策的变与不变,扎实推进民族学学科优化调整,推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延中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要以这一重要思想为指引,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加快构建自主的和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实践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学术研究的着眼点放在中国大地上,使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形成密切的良性互动,使我们的理论更好地阐释和服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伟大实践。

    在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强世功、杨金海、郑大华、石亚洲、张继焦以及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孔新峰等分别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反封建”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转型》《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国特色民族学“三大体系”建设》《从儒家德性政治理论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旨发言。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民族学学会执行会长丁赛主持。

    强世功在主旨发言中指出,要完整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重大基础性问题研究的重要论述,加快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中央民族大学正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为依托,着力开展有组织科研,以学科优化调整工作专班推进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四梁八柱”,紧紧围绕“根脉”“魂脉”“多元”“一体”四个问题,从主义、政党、道路,历史、文化、文明,语言、宗教、社会,区域、民族、国家等十二个理论范畴入手,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和课程体系。

    杨金海表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理论源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运用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促成了中国现代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促成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繁荣、促成了中国现代典藏体系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整个中国现代文化体系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郑大华表示,古代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在”的民族共同体,在近代经历从“自在”到“自觉”的转型而成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反封建”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过程中,正确把握和处理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反民族压迫与反阶级压迫的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与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利益的关系,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转型。

    石亚洲指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指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学回答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时代课题,指导民族工作实践,形成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体系的过程。要通过术语革命、范式转换、体系建构三大策略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进程,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张继焦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赋予中国民族学界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其关键在于要有大局意识,要有国家立场。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要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重新定位民族学,提升学科的整合性;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要以国家—民族关系为核心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理论;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要紧紧围绕“四个自信”,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学科标识性概念,用中国概念讲好“中国故事”,建构起具有本土智慧的民族学话语体系,提升中国民族学在国际社会上的话语权。

    孔新峰在发言中指出,儒家思想具有超越“民族国家”的天下理想以及超越“利益政治”的义利政治两种特质,能够规避当前西方世界利益政治理论与认同政治理论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作为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继承了作为“非血源性伦理”及“规范-道理”意义上的“义”,百年来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承中华民族道“义”,倡导中华民族大“义”,赋予中国政治意“义”。以正德、厚生、敬简、尚贤、致善等儒家德性政治原理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何谓中国”,摆脱“帝国-民族国家”的古今叙事陷阱。

    在“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两个分论坛环节,14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60余名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跨界、流动与共同体建设”“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学科建设”“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等议题开展专题研讨,近50名青年学者、优秀硕博研究生代表分4组进行热烈讨论。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议题重要、层次高、容量大、内容充实,特别是大会主旨报告具有突出的引领性、前瞻性,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会。

    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民族学学会秘书长孔敬主持,6位专家学者就各专题研讨情况作小组汇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杨须爱作大会总结报告,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色音、关凯致闭幕词。(摄影/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张萌宸)

    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