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轻人用行动证明:推普不是消弭乡音,而是让乡音与普通话共鸣,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如同石榴籽的拥抱从不挤压彼此的形状,推普路上的每一次发声,都是对中华文化最深沉的热爱与传承。此刻,在海拔4000米的果洛、在榕江的百香果园、在锡林郭勒的毡房里,新的故事仍在发生......
八月的横州,茉莉飘香,绿意盎然。在这片因花而兴、因花而美的土地上,中央民族大学实践团师生的“产业振兴实践课”从探寻茉莉文化之源开始。
这个暑假,“我们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示范项目“籽籽同心 寻访丹寨”实践团深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走过梯田山路,深入苗寨村落,围绕民族团结进步、非遗活态传承、法治宣传等,开展了一场“沉浸式”调研,他们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镜头记录时代细节。
本次实践活动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红色文化,创新打造"民歌教唱+语言教学"融合模式,以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为载体,通过"唱一首歌,学一句话"的生动形式,深植"乌兰牧骑"红色精神内核,探索"译﹣唱﹣演﹣传"一体化路径,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激活非遗生命力的双重目标,将非遗旋律作为普通话的"声韵载体",让推普工作从"文字传播"向"感官体验"升级,推动乡村振兴、深化民族团结。
日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师生们走进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乡,开展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意义的田野调研。作为学院“问道求识 续探八桂”暑期专业实习的重要环节,此次活动让师生们在近距离触摸瑶族文化脉搏的过程中,深切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蓬勃发展潜力。到六巷乡大岭村了解个体民宿经营情况和生活改变。六巷乡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给参与调研的师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24级社会学研究生陈...
新雨又润青山畔,书声初透万重岚。近日,法学院一院一品项目“雨润心田 筑梦云滇”暑期边疆行实践团成员分别奔赴云南省施甸县、龙陵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开展实践活动。施甸:朝露润芳甸,同心灌幼苗7月20日,中央民族大学“雨润心田 筑梦云滇”暑期边疆行暨施甸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2025年“暑你快乐 智成有声”暑期班开班座谈会在施甸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顺利举行。座谈会上,施甸县教体局副局长杨建海向远道而来的中央民族...
7月19日至25日,由北京市文联与北京市教委共同主办,由北京舞蹈家协会、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的第十九届北京舞蹈大赛于民族剧院顺利结束全部决赛日程。我校舞蹈学院多部作品斩获佳绩,学院师生将继续深入扎根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专业青年组单双三(表演奖)获奖剧照一等奖:《站着死去的马》二等奖:《念归》《不是小马》三等奖:《风吟》《沐光》《彝女•火塘》《公羊之心》《阿迪力的恰袢》专业青年组单...
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北疾驰900多公里,便可抵达坐落于乌拉特草原之上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这片土地,风景悠悠,底蕴深厚。今夏,一场生动的“铸牢”教育实践展示,悄然浸润着这片沃土。
7月28日上午,哈密市委书记孙涛一行来校商谈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宜。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强世功在海淀校区三号办公楼贵宾室会见来宾一行。强世功对哈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机制高度赞同,并提出通过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等方式,实现学校理论研究与基层一线实际的紧密结合。孙涛介绍了近年来哈密市开展的全域系统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党建引领、典型开路”的工作模式,...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近日,清脆稚嫩的童声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古勒阿瓦提乡米勒克艾日克村村委会的会议室飘出。24名村内小学生正与中央民族大学“推普”队成员齐诵《我和我的祖国》歌词。窗外白杨沙沙作响,屋内童声琅琅,天山南麓正绽放新声。为全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央民族大学共青团结合温宿县共...
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