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午,知行大讲堂首讲在丰台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国家与疆域理论研究室主任李大龙围绕《视角、理论与方法——“大一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主题进行讲授。 李大龙由“华夷之分”引入,用唐王朝和高丽之间的故事向大家介绍了中国发展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以及各民族之间在战争与和平中交流互鉴的历史,并引用了谭其骧先生对于“中国”概念的认识,阐释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核心观点,...
中央民族大学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教授 魏坚基于以往研究,我今天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中华文明史。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绝,进入历史时期后有著名的“二十四史”为证。在骄傲地看待这一事实的同时,也应了解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形成的影响。中国版图的南北有两条山系:北边是大兴安岭、燕山山脉、阴山山脉、贺兰山,再向西,偏南是天山,偏北是阿尔泰山,最西边是帕米尔山结;南边从帕米尔山结向东南,...
当下,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生产生活、获取信息的新空间,给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带来了挑战和变量。如何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是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和重大任务之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民族报)新的文化使命,期待新的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
严庆认为,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就是要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
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