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族人民交往交流、生产生活、获取信息的新空间,给民族工作、民族事务治理带来了挑战和变量。如何牢牢把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在网络空间形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好声音,让互联网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是新时代民族工作面临的时代课题和重大任务之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论坛现场(图片来源:中国民族报)新的文化使命,期待新的书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明建设,...
严庆认为,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就是要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
7月19日,《学习时报》刊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署名文章《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文章指出,民族高校要全力服务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要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才培养体系,要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史料体系建设,要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体系。全文内容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6月13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系列课程第十五讲“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未来”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开讲。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主讲。
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