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庆认为,决定提出“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就是要以制度机制为保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法治化、常态化、长效化。
7月19日,《学习时报》刊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署名文章《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文章指出,民族高校要全力服务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构建,要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才培养体系,要全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史料体系建设,要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体系。全文内容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
6月13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系列课程第十五讲“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未来”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开讲。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强主讲。
端午假期,位于北京的民族文化宫游人如织。代表史前文化大交流成果的马家窑陶壶、出土自新疆的铜币、元朝发行的纸币实物中统元宝交钞……一件件文物从历史深处走来,记录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赏。“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留言簿上,一句句朴实真挚的话语,诉说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近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系列课程第十四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开讲。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主讲。郑筱筠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呼吁世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分析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点议题。她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经验、...
新疆是个好地方,天山南北好风光。从辽阔的塔里木盆地到高耸的阿尔泰山,从雄壮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吐鲁番盆地,雄踞祖国西北、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广袤疆域,是如诗如画大美新疆。新疆之美,美在团结和谐,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美在繁荣富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美在文明进步,思想观念、...
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